非遗掐丝珐琅简介

昨天-晚上 19:26:37

非遗掐丝珐琅简介

掐丝珐琅艺术品,又称景泰蓝,是以铜胎或紫铜胎为基底,经掐丝、珐琅釉填充及高温烧制的传统工艺品。其技艺元代经西亚传入中国,明代景泰年间因蓝釉工艺突破而成熟 并融入金属加工与珐琅烧结技法形成独特风格。

清代该工艺被纳入宫廷体系,康熙时期造办处专司皇家器物,乾隆时期发展为帝王专属礼器。其制作需将铜丝掐成图案后填釉烧制,与清代瓷胎画珐琅(珐琅彩瓷)的素胎二次加工工艺形成区别。成品多饰鎏金与宝石镶嵌,纹饰遵循严格等级制度,集中体现宫廷审美特征。




元朝时期疆土辽阔,与阿拉伯地区交往频繁,发明于西亚细亚的珐琅饰品便从当时传入我国。明景泰年间,由于政府的重视,珐琅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。经过我国工匠的吸收和改进,成为独具特色的珐琅艺术——景泰蓝。




到了清朝,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和地位更是达到了顶峰。康熙十九年,武英殿、养心殿设立造办处;康熙五十七年,武英殿“珐琅作”改归养心殿专门制造宫廷专业器物,从此景泰蓝的等级上升到了顶峰。此时的景泰蓝不仅继承了明代豪华、古典、雅致的民族风格,而且镀金技术更为发达,器物表面多饰以珍贵宝石,镀金厚重光亮,宝石灿烂夺目,二者相得益彰,充分体现了皇家的雍容气派。据史料记载,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,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的,其他人只能使用瓷质餐具,可见作为皇权专属象征的景泰蓝其尊崇地位无人可撼。

文:外联部 王懿宸

图:百度


还能输入140
发表评论,请先登录!
|

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

返回顶部
主题管理
置顶
删除
加精华
修改
打气
屏蔽
转发
禁止回复
过户